发布日期:2024-07-26 19:36 点击次数:84
近日,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、宝山区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联合编制的《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》结束草案公示。本规划在原吴淞创新城25.3平方公里区域基础上,适当扩大范围开展统筹研究。最终确定为110平方公里,涉及宝山、浦东、静安和杨浦4个行政区。
规划目标提出,着力将大吴淞地区打造成为生态基底品质优越、创新创造功能集聚、滨水空间魅力彰显的上海产业转型示范区、智能智造的引领区、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区,成为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、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标杆。
范围:
110平方公里,规划常住人口超百万
据悉,吴淞创新城前身为吴淞工业区,存在产业结构落后、用地绩效低下、环境污染影响、安全事故多发易发、综合交通环境差、地区能级和品质不佳等问题,亟待转型和更新。
此前,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与宝山区、上实集团等专题对接,明确推进专班、工作方案和对接机制,启动规划和评估工作。
在第一阶段,即整体空间战略研究阶段,整合吴淞创新城、宝山站枢纽、宝山城区、浦东三岔港等重点区域,整体塑造上海主城区北部重大产业战略空间、高铁站+邮轮母港复合交通枢纽和黄浦江、长江口交汇处城市门户区域格局。
最终,大吴淞地区规划范围为:东至长江-双江路-闸殷路,南至殷高路-保德路,西至蕰川公路-南北高架路,北至马路河,面积约110平方公里。其中,长江、黄浦江水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。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规模约 100.6万人。
图片来源:大吴淞草案公示稿
定位:
城市公共中心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功能区
根据规划,大吴淞地区定位为城市公共中心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功能区。
在规划目标上,聚焦“五个中心”“四大功能”,着力将大吴淞地区打造成为生态基底品质优越、创新创造功能集聚、滨水空间魅力彰显的上海产业转型示范区、智能智造的引领区、绿色低碳发展的样板区,成为超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、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标杆。
其中,北部高铁宝山站和国际邮轮母港相互联动,完善功能配套,形成上海北部水、陆门户枢纽;南部吴淞创新城强化产业转型、科创引领,突出转型示范、智能智造和低碳绿色;东部三岔港区域彰显上海江海交汇、绿色生态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开放门户形象,融入文化艺术博览等功能。
图片来源:大吴淞草案公示稿
在规划理念上,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,实现产业由钢铁冶金产业向智能智造转变,由硬变软。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,规划蓝绿空间占总用地不少于三分之一,使城市面貌由灰色变为绿色。三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,增加公共服务、居住、休闲等功能,由厂区向城区转变。
实施:
促进城市更新,释放空间价值
大吴淞地区的规划出台,或许并不意外。2023年3月,上海印发《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。其中提出,到2025年,重点开展10个以上综合性区域更新项目,其中就包括吴淞创新城的区域更新。
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,上海市举行全市城市更新推进大会,提出要把牢城市发展机遇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、强化产业空间保障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推动功能要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根据去年上海发布的《关于本市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若干意见》,到2035年,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。在业内看来,目前,上海建设用地总量已接近天花板。
另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一组数据,与其他发达国家城市相比,上海建设用地产出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。分区域看,吴淞地区囊括的宝山,就属于园区建设用地产出效率较低的地区。
此前,上海提出吴淞创新城的概念。但据了解,由于涉及的土地产权复杂,制约了整体的转型步伐。2022年,宝山区创新性提出“企业自主转型+政府局部收储”新模式,宝武集团等在地央企国企保留的产业地块由企业自主投资建设、导入旗下的专业公司总部和新兴产业,其余地块由市区联合收储并委托上海市属国企上实集团整体开发,制约吴淞开发十余年的体制机制问题得以破解。
据悉,《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》实施将按照“把握开发时序,成熟一块,启动一块,注重战略留白”和“先蓝绿、再建城,先地下、后地上”的原则,近远衔接,推进规划实施。
近期,加强低效用地腾退和土地收储工作,重点聚焦蕰藻浜航道工程、轨交19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,北部高铁宝山站周边、东部邮轮母港周边、浦东三岔港等重点地区,以及黄浦江、蕰藻浜、淞兴塘等结构性蓝绿空间加快推进实施,激活地区价值银川股票配资,重塑地区格局,促进功能开发。黄浦江沿岸的集装箱码头等地区预留作为远期发展空间,待条件成熟时再有序推进。